热点链接:
2010年全国特岗教师热点招聘
点击查看近期全国各地教师招聘
各学科说课稿汇总
各学科教案设计
(九年级思品教案 陕教版)
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
第一课时 理想之光,照亮征程(上)
课标内容
1、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,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,产志为将来报效祖国,奉献社会努力学习;
2、树立为人民、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。
教学目标
1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,树立爱岗敬业、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,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,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。
2、培养学生历史地、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:培养吃苦耐劳、勤俭节约的美德。
3、知道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,了解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,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 艰苦奋斗。
教学重点:1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2、选择恰当的成才目标
教学难点: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
教学课时:四课时
第一课时 理想之光,照亮征程(上)
教学目标
1、体验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。
2、通过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关系,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。
3、知道理想的含义,了解崇高理想的作用。
教学重点:崇高的理想对人生、对社会的重大作用。
课前准备:学生准备我的理想的发言稿。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。
教学过程:
一、导入:猜猜他是谁?讲述三则名人少年立志的故事片。请同学们说出故事片中的主人翁是谁?
材料一:有位少年在青年时代就树立了立志报国,献身革命的理想。他在中学读书时,同学称他“身无分文,心忧天下”。1914年他在长沙第一师范读书时,全部的费用只有几块大洋,而1/3花在订报上,铺盖和衣服非常单薄。他与同学提出三不谈:不谈金钱、不谈身边琐事、在校期间不谈恋爱。他认为改造世界对学问知识的需要太迫切了,一定要珍惜宝贵的青春,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材料二:20世纪初沈阳一所小学。校长问同学们:“你们为什么读书?”课堂上顿时寂静无声。听了片刻,一个同学毕恭毕敬地站起来回答:“读书为了寻求生路。”话音刚落,另一位同学说:“为了光宗耀祖!”这时,一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。他,浓眉大眼,昂首挺胸,大声回答道:“为了中华民族之崛起,腾飞于世界而读书。”当时这位少年年仅12岁。
材料三:歌德巴赫猜想一直被看作数学王冠上的明珠。200多年前,有不少科学家试图征服它,并因此耗费了巨大的精力,却都没有成功。有位中国少年上中学就暗暗立志摘取这颗明珠,他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和理想。他拼命积累知识、奋力演算难题,草稿纸装了一麻袋又一麻袋。最后终于用自己的智慧和理想的合力,移动了数学群山,摘取了数学王冠上这一璀璨的明珠,发明了以他的姓氏为名的定理。
提问:(1)听完这几则名人故事,你有什么感想?
明确: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,就意味着事业成功了一半。无志之人,不可能激起生活的浪花;无专之人,不可能享受事业的种种辉煌;当今世界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,没有知识必将被社会洪流无情淘汰,更谈不上在21世纪立足。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,21世纪祖国建设的主力军,我们今天有像他们一样有理想和抱负……
(2)我们今天读书是为了什么?明天工作又是为了什么?人为什么会有理想?什么是理想?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理想?
引入课题:理想之光,照亮征程